海洋七月

這個七月是奇妙的
在我以為已經足夠了解自己的愚昧下
發生了很多生命中從沒有過的觸動
而且全都來自這片
我過去並不熟悉的大海

沒多少人知道我其實對水畏懼
小時候曾經溺水的事
造成了我對大海一直只敢觀望而不敢走近
任何腳踏不著地的感覺也會讓我不安
所以我常說我喜歡山多於海
我依賴一步一步往上攀爬的實在
我喜歡昆蟲多於魚類
喜歡溪流多於海浪

我曾經以為這念頭會跟著我一輩子
但就在我這陣子稍稍休息放縱的時間
仗着自己還有一點年輕人的熱血
先是臨時起義跑到恆春 (對墾丁原本完全無感)
換起了泳裝泡進了海水 (雖然依舊不懂游泳)
近距離看著大海 原來藍得那麼徹底
地球有70%被這樣的藍包覆著
想到這就覺得自己好渺小

後來去了一趟海生館
但這次的感觀很不一樣
不知道是自己這陣子太多愁善感
還是過去一年來的共感訓練有功
每到一個展區心情都有著微妙的變化
看著水母眩目多彩的雀躍
還有深海魚類的奇異滿足我的好奇心
看到企鵝呆萌排排擠在人造的冰箱裡
雖覺得它們挺可憐但心情未見太大起伏
直至腳步踏入了小白鯨的區域
還沒看到它本尊胸口就猛力一陣揪痛
這空間充斥著絕望傷心的氣味
然後 我莫名的哭了
我甚至連它長相都沒看清楚便迅速逃離現場

接下來的參觀路徑心中有著糾結的心情
看著孩子們雙眼發亮的神情
我的心情就更複雜了
無可否認海生館對於每個童年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那些無法從岸邊看到的海洋生態
只能依賴著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大魚缸作教學導覽
其實無法想像失去這樣的一個角色
同時又對人類的自私感到非常內疚

上網搜尋了一下資料
看到兩年前海生館對外宣告的「白鯨宣言」
表示將不再引進純為展示用保育類野生海洋哺乳類生物
也不再以非天然的方式讓母白鯨懷孕而繁衍後代
剛剛擦身而過的那頭小白鯨
可能是台灣歷史上的末代白鯨

是為了平息輿論壓力才下的決定嗎
對於已死的幾頭白鯨這樣的作為有用嗎
本應肩負著教育使命的海生館
是如何淪落為囚禁高智慧生物的煉獄的呢
毫無疑問的我們就是幫兇
革新需要時間而目前的進度遠遠不足夠
要如何取得平衡點可說是天大的難題

再回到重點
我們的保育工作和教育有做到位嗎
付出如此巨大代價的場所
到底是難得的教育機會
還是不過是各家長們
帶小孩來涼空調打發時間的休憩場所
海洋生物的付出有價值嗎

教導孩子尊重生命
拒絕觀看海洋生物表演
而在那些大大小小的玻璃缸前
觀察魚類群集或孤立或躲在黑暗中的習性
它們的存在不是海洋造景欣賞
將它們確實成為孩子們知識的養份
這是需要館局和家長一起努力的事

後來的我回到花蓮
登上了賞鯨豚的船隻
看到海豚在那片徹底的藍色裡翻滾著身體
不時好奇的抬頭觀察人類
就像我們觀察牠一樣
天大地大而我正身處於海中央
然後 我終於笑了

Published by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